2025年6月27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其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中山西路印象城的门店将于2025年7月31日正式停止营业。目前,该门店已进入清仓阶段,部分商品正以折扣价促销。对于闭店原因,永辉方面表示系"经营策略调整",后续该区域消费者可通过永辉生活APP或附近其他永辉门店购物。公开资料显示,这已是永辉今年在浙江关闭的第三家门店,此前绍兴、杭州也有门店陆续停业。
(永辉超市停业公告)
永辉超市成立于2001年,市值一度超1000亿元,而近年来,传统商超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永辉超市作为中国领先的零售企业之一,也进入了调整期。据公开报道,已经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超90亿元。光是2024年就关掉232家门店,相当于每1.5天消失一家店。这一现象引发市场关注:究竟是短期战略收缩,还是长期转型的必经之路?
(永辉超市官网)
永辉的困境:传统商超如何破局?
在电商与社区团购双重夹击当前,生鲜零售市场竞争白热化。以盒马、美团买菜、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即时电商平台凭借“30分钟达”服务抢占市场份额,而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社区团购则通过低价策略分流下沉市场客群。与此同时,年轻消费群体偏好显著转变,即时配送、小型精品超市等新型业态更受青睐,传统大卖场模式吸引力持续下降。
内部挑战方面,永辉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生鲜品类损耗率长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直接压缩利润空间。此前探索的“超级物种”高端超市+餐饮模式因定位模糊、运营成本过高,已出现大规模关店潮。此外,数字化进程滞后成为关键短板,其线上业务渗透率显著低于盒马、山姆会员店等竞品,难以满足消费者“到店+到家”的复合需求。
(股票呈下跌趋势)
永辉的应对策略:关店止损,转向新增长点
门店结构优化,永辉宣布关闭一批长期亏损门店,集中资源布局仓储店(如“永辉仓储超市”)及社区生鲜店,重点深耕福建、川渝等优势区域。此举旨在通过“大店减负、小店渗透”策略,提升单店运营效率。以仓储店为例,其采用“批零兼营”模式,SKU精简至2000-3000个,主打高性价比商品,对标Costco、山姆会员店,试图吸引家庭批量采购客群。
线上业务提速,针对线上渗透率不足的痛点,永辉加速推进“永辉生活APP”与京东到家、美团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同时试点“前置仓+到家服务”模式。通过将仓储中心前移至社区周边,实现“1小时达”服务,目前试点区域订单量环比增长超30%。公司计划年内将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25%,弥补线下客流流失。
供应链升级,永辉加大直采基地建设力度,与全国超500个生鲜产地建立合作,缩短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引入智能分拣系统与冷链物流优化技术,将生鲜损耗率从行业平均的5%-8%压缩至3%以内。以福建区域为例,直采模式使叶菜类成本下降15%,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
会员店模式试水,2023年推出的“永辉仓储店”成为转型亮点。该业态摒弃传统商超“大而全”思路,聚焦家庭高频消费品类,提供“量大价优”的商品组合。例如,5公斤装大米价格较市场低20%,吸引周边3公里内家庭客群复购。目前仓储店单店日均客流量达800人次,会员复购率超60%。
未来展望:能否重回增长轨道?
永辉的闭店潮并非孤例,家乐福、沃尔玛、华润万家等传统商超近年也纷纷收缩战线。但关店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关键问题在于:
能否真正提升单店盈利能力?仓储店需通过规模效应分摊成本,若扩张过快可能导致管理失控;线上业务能否弥补线下下滑?目前到家服务依赖补贴,需平衡用户体验与履约成本;
仓储店、社区店等新业态能否跑通?社区生鲜店面临钱大妈、叮咚买菜等竞品挤压,会员店需突破山姆、Costco的品牌壁垒。
短期内,永辉仍面临阵痛,但如果能成功转型供应链和数字化,未来仍有机会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结语:商超行业洗牌加速
永辉的闭店调整,反映了整个传统零售行业的转型困境。在电商、社区团购、会员店等多重冲击下,商超企业必须找到新的增长模式。永辉能否破局,仍需观察其战略执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