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排队王”,太二酸菜鱼也在跌下神坛。
近日,据极目新闻报道,有媒体记者在太二酸菜鱼杭州一门店实测发现,点单7分钟后,三道菜全部上齐,这与消费者对“现杀现做”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这也让不少消费者对其“活鱼现做”的宣传产生疑问。
值得关注的是,太二酸菜鱼的客单价曾长期维持在人均80元左右,如今虽降至 69 元,可换来的却是菜品份量缩水,不少消费者吐槽 “两人吃200元都吃不饱”,这不免令其陷入类似西贝“既贵还是预制菜”的舆论压力。
但实际上,在消费者质疑“7分钟上三道菜”之前,太二酸菜鱼已经陷入了经营困境。据太二酸菜鱼母公司九毛九的最新财报,今年上半年,来自太二酸菜鱼的收入为19.48亿元,同比下降13.3%;来自太二酸菜鱼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73.4%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0.8%。
九毛九在半年报中分析原因,主要由于太二自营餐厅的数量由去年6月30日的612家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47家,数量减少了65家,且太二餐厅的同店销售亦有所减少。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太二同店销售增长率下滑19.0%。客人也在不断流失,太二的翻台率从去年同期的3.8次降至3.1次。
太二酸菜鱼业绩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1、酸菜鱼品类红利见顶、市场扩张速度放缓已是众所皆知的现实。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时间内,全国酸菜鱼门店净增长-3164家。
2、预制菜品牌,对于太二酸菜鱼生存空间的挤压。近年来,如叮叮懒人菜、麦子妈等从线上爆发的新锐品牌,以及味知香等专业预制菜企业迅猛崛起,它们凭借亲民、优质的产品以及与顾客的良性互动,将酸菜鱼端上消费者的餐桌。加上盒马、山姆等优质渠道的自营酸菜鱼,消费者无需去饭店也能吃到新鲜味美的酸菜鱼。
值得一提的是,太二自己也通过在山姆等渠道卖起了太二酸菜鱼。2025上半年,九毛九来自货品销售的收入,从去年同期的5496万元提升至1.32亿元,同比大增140%,占据总收入的比重从1.8提升至4.8%,这也是九毛九集团收入中唯一实现高速增长的板块。
3、自营餐厅的菜品预制,引发消费者不满。消费者可以接受购买酸菜鱼预制菜自己加工,但不代表着能够接受在门店食用酸菜鱼预制菜。消费者花费近百元,满心期待鲜活美味,入口却只有预制菜的“塑料感”,难以良好的就餐体验。
因而,从今年3月开始,太二酸菜鱼在广州推出5.0“鲜活模式”新店型,围绕产品、环境、服务等维度进行系统性升级。但从目前升级的60多家门店来看,仍很难验证这一模式在全国铺开后的有效性。加上此次被曝光的“7分钟上三道菜”风波,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太二的整体品牌形象。
此外,太二在运营方面还暴露出更多问题。比如,北京门店被检出餐具洗涤剂残留,黑猫投诉平台上累计多达180条投诉,涉及菜品异物、食用后腹泻等食安问题。想要让消费者放心,太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