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门店7768家是泡泡玛特5倍多,为何市值却差了2600多亿港元?

时间:2025-05-27 15:09   分享到:


2025 年 5 月 23 日,名创优品发布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后,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其美股股价当日大跌 17.58%,至 18.29 美元,市值一夜缩水 12 亿美元;港股方面,5 月 26 日收盘跌幅达 18.22%,每股报 34.55 港元,总市值 432 亿港元。对比同处零售及潮玩领域的泡泡玛特和布鲁可,截至 2025 年 5 月 27 日,泡泡玛特港股总市值高达 3102 亿港元,布鲁可港股总市值为 383.21 亿港元。为何门店数量众多的名创优品,市值与泡泡玛特相差巨大,和布鲁可却没有拉开很大差距?

 

摇摆的定位:潮流与零售之间徘徊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名创优品、泡泡玛特和布鲁可有着截然不同的公司定位。

泡泡玛特已然成为潮流文化的标杆。2024 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 130.4 亿元,同比增长 106.9%,净利润 34.0 亿元,同比增长 185.9%。2025 年第一季度整体收益较 2024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165% - 170%,其中中国市场增长 95% - 100%,海外市场增长 475% - 480%。消费者将其视为潮玩行业的领军者,以独特的 “盲盒 + IP” 模式吸引了大量 Z 世代及潮玩爱好者。通过打造如 Molly、Dimoo 等深入人心的自有 IP 形象,构建起了庞大的粉丝社群。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是为了拥有一个玩具,更多是基于对 IP 所代表的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产品的情感价值、收藏属性以及社交属性被无限放大 。

布鲁可在积木领域凭借“百变布鲁可”和“英雄无限”两个自有 IP 站稳了脚跟。从收入表现来看,2023 年布鲁可实现总收入 8.76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69.3%;2024 年上半年更是实现总收入 10.46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37.6%。“百变布鲁可”针对儿童益智市场,借助动画内容营销,让小朋友在观看动画过程中对积木拼搭产生兴趣;“英雄无限” 则将传统文化与机甲元素融合,吸引青少年群体,其产品在细分市场中拥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

反观名创优品,定位则略显模糊。2025 年第一季度,名创优品实现营收 44.27 亿元,同比增长 18.9%,但净利润为 4.17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5.86 亿元下降 28.8%,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 4.8%,至 5.87 亿元。它试图成为潮流生活家居产品的全球价值零售商,以 IP 设计为特色,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但实际运营中,作为潮流文化集团,缺乏自有核心 IP,难以让消费者建立深度的品牌粘性。并且,联名 IP 的热度往往受合作 IP 本身热度的影响,缺乏持续性与稳定性。从零售集团的角度来看,与传统零售巨头如沃尔玛相比,名创优品在供应链的深度与广度、商品种类的丰富度上存在差距。零售日化产品,尽管借助联名有一定溢价空间,本质上仍受日用品价格天花板的限制,难以像潮玩产品那样获取高额利润。这种在潮流与零售之间的 “两不靠” 局面,影响了其市值表现。

 

门店与 IP:数量与质量的博弈

门店数量与 IP 属性,也是影响三家公司市值的关键因素。

名创优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门店网络,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门店总数达 7768 家 。然而,其 IP 多为联名形式,虽然合作的 IP 如迪士尼、哈利・波特等知名度高,但这些 IP 并非名创优品独有,市场上同类联名产品众多,独特性较差。一旦联名 IP 热度消退,产品销量与吸引力都会受到冲击。

泡泡玛特门店数量虽远少于名创优品,2024 年内地门店总数增至 401 家,港澳台及海外线下门店数量增至 130 家(含合营),但其自有 IP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类比迪士尼,其经典 IP 形象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至今仍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持续创造商业价值。泡泡玛特的自有 IP 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通过不断推出新系列产品、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刺激消费者前往线下门店购买。    

布鲁可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及部分线下渠道销售。但其自有 IP 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具有较高影响力,能够引导消费者主动寻找购买渠道,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自有 IP 的长期运营潜力,使得布鲁可在市值上与名创优品相差不大。

 

产品毛利:供应链与品类的影响

泡泡玛特的盲盒产品以塑料材质为主,毛利率大多超过 50%,2020 - 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 63.42%、61.43%、57.49% 和 61.32% 。这得益于其强大的 IP 价值以及相对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泡泡玛特在产品设计、生产环节拥有较高的话语权,能够精准把控成本与品质,通过与优质工厂合作,确保产品的工艺与质量达到较高标准,进而为产品赋予高附加值,实现高毛利。

布鲁可的拼搭玩具同样以塑料制品为主,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2023年毛利率达 47.3%。在供应链方面,布鲁可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优化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品牌定位,为高毛利提供保障 。

名创优品的产品涵盖众多品类,其中日用品占据较大比重。以超市或便利店的日化用品为例,这类产品的毛利率大概在 15% - 30% 。名创优品的日用品虽然借助 IP 联名有一定溢价,但由于产品本身的功能属性强于情感属性,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难以实现高溢价。并且,名创优品产品种类繁杂,供应链管理难度较大,难以像泡泡玛特和布鲁可那样在单一品类的供应链上做到极致优化。在产品毛利方面,受品类特性与供应链管理复杂度的影响,与专注潮玩的泡泡玛特和布鲁可存在较大差距 。

 

叶国富收购永辉后的 "双线作战"

此前叶国富收购永辉超市(全国超 1000 家门店,生鲜供应链优势显著)强化供应链与零售品类,整合双方会员体系与物流网络。叶国富过去一年频繁介入永辉整合(如供应链协同、会员体系打通),在永辉相关会议及调研上耗时变多,可能导致对名创优品自有 IP 建设、门店效率优化等核心事务关注度不足,陷入 “一心二用” 的管理精力分散困境。

叶国富收购永辉后,需在多方面倾注精力以实现协同。在供应链协同上,他要推动双方供应商资源整合,构建联合采购体系,降低采购成本。在渠道协同方面,要借助永辉优质店址,联合名创优品 5000 个前置仓与永辉 “到店 + 到家” 配送网络,升级渠道并优化配送模式。在门店调改上,要加速永辉亏损门店关停,推进门店调改,提高单店效益。需利用名创优品经验,助力永辉开发优质自有品牌,提升产品差异化与毛利率 。

未来,名创优品若想提升市值,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强化自有 IP 建设,优化供应链管理以提升产品毛利,如此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价值,缩小与行业领先者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