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大幅贬值,经销商正被“拖入困境”

时间:2025-11-11 18:54

导语大部分酒商存货减值风险持续加剧,平均存货减值超20%

10月30日,某酒类流通龙头在发布三季报的同期,还发布《关于2025年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公告。公告表示,截至9月30日,公司合计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约3.29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3.25亿元。在随后的投资者交流纪要中,其更是直接表示,在名酒价格体系持续下行的影响下,仅第三季度就计提存货减值准备 2.69亿,对当期利润形成较大的影响。

这一公告也撕开了渠道在白酒主流大单品价格不断下跌背景下,经销商利润被极速库存跌价“吞噬”的血淋淋现实。

酒业家近期调研山东、河南、广东、北京、江西等多地酒商时发现,上述企业的遭遇并非特例,今年三季度以来,酒商库存周转天数普遍升至半年以上,部分甚至达一年以上,而更为关键的是,经销商近九成以上的利润已被跌价所“吞噬”。与此同时,大部分酒商存货减值风险持续加剧,平均存货减值超20%。在利润减少、库存增加的背景下,经销商焦虑情绪持续蔓延。

库存跌价正将经销商“拖入困境”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2024年上半年,800元至1500元、500元至800元以及300元至500元价位带的白酒,价格倒挂比例分别高达32%、29%和22%。价格倒挂下,酒商面临库存积压、利润压缩等多重压力。

第三季度,这一情况并未有所缓解。申万宏源发布的研报指出,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白酒整体需求同比下降20%至30%,库存环比增加10%至20%,批价全面下行。这种下行趋势直接压缩了流通企业利润空间。

厂家的出厂价不变或小幅度下调,而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这意味着,经销商此前积压的库存以及新进库产品正在经历大幅度的贬值。“这几年真没遇到过名酒价格如此大规模失守的情况。”广东经销商程曦(化名)道出了众多同行的困惑。如今,经销商面临两难抉择:“要本金就不能死守库存,可抛货就会亏损;要是硬扛,资金又被大量占用。”她坦言,今年能实现与去年同期业绩持平已属理想目标,但大概率难以达成。

酒业家了解到,库存减值的冲击在多地均有体现。河南酒商陈锋(化名)透露:“目前库存减值非常严重,单季度以来,库存减值幅度已经超过30%。”山东酒商李庆(化名)也证实了这一现状,他表示:“三季度以来,极少有经销商能实现盈利,行业内库存普遍减值20%-30%,经销商的利润被彻底吞噬,大家都在咬牙坚持。”

另一广东酒商林宇(化名)的焦虑则聚焦于资金流动性:“库存减值的压力实在太大了,直接吞噬了我们的流动资金。”在他看来,流动性紧张已成为当下酒商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风险,“为了活下去,不少同行只能选择低价抛货,这也是无奈之举”。

江西酒商李飞(化名)的感受更为直接,他无奈表示:“现在压力大到几乎无利润可赚。价量双跌的态势,我感觉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为寻求突破,他已全面转向开发品业务,却又陷入新的困境:“开发品的库存周期很长,运营压力一点没减轻。”

事实上,无论是价格体系的崩塌,还是库存的大幅减值,预示着酒类流通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度调整,经销商的生存挑战仍在持续。

库存贬值压力下,经销商的艰难抉择:“抛,还是不抛?”

随着名酒价格的起伏不定,整个行业都陷入了要不要抛货的选择困境。酒业家此前在《白酒经销商的量价困境:控货挺价?还是出货“回血”?|市场观察》一文中提到,2025年以来,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部分头部酒企开始要求核心经销商与酒厂一起控货保价,但面对大单品价格持续倒挂、终端动销难、利润与资金流双重压力等现实情况,不少经销商陷入是否抛货的抉择之中。

据新营销专家贾福春观察,面对价格下跌,名酒代理商身负酒厂任务压力,需持续打款囤货,陷入“不舍过往收益而不愿放弃、继续经营则要承压压货”的“干与不干”两难,而非名酒代理商则聚焦去库存,通过抛货、变现来缓解压力。

而在程曦针对当前经销商的困境给出的判断则是,“早卖少亏,晚卖亏更多”。

“今年三季度经销商面临的核心问题并非库存积压本身,而是无利润甚至亏损经营——即便库存能售出,也需折价变现,导致流水与利润双双不可观。”北京太和金樽文化有限公司、山东酒优盟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金贵对酒业家表示,这一困境根源并非白酒行业周期,而是中国整体经济周期。在其看来,经销商的核心应对策略是“冬眠”式生存,即守住现金流、不新增投资,可微赔去库存,储备资源熬过当前阶段,避免在经济回暖前因资金问题出局。

对此,和合共识咨询机构创始人张晓丽也向酒业家提到,其在近期与多个酒商沟通后发现,当前厂家出厂价难下调,市场却承接不了其设定的终端红线价,导致他们利润持续被挤压,资金实力尚可的经销商只能观望囤货,而不行的可能需要抛货。

“我认为破局的关键需酒商与厂家联合,争取到聚焦终端消费者真实动销的政策支持,而非单纯争取返点,这也是厂家愿意投入的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联合厂家制定可落地的真实动销方案,让厂家看到明确动销路径。此外,厂家也需要制定新的利润分配体系,既助力经销商少亏、实现库存周转,也通过政策拉动动销,形成良性循环。”张晓丽如是说。

本文经授权发布,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蓝鲨消费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