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标生产基地人去楼空,水羊集团布局新园区,行业洗牌加速
2025年4月15日,曾被誉为“湖南最大化妆品工厂”的欧标(湖南)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标”)被查封,生产基地陷入停摆,厂房人去楼空,濒临破产边缘。与此同时,本土美妆上市企业水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羊股份”)却宣布新智能制造园区即将投产,行业两极分化态势凸显。
欧标生产基地陷困境,昔日龙头黯然退场
据实地探访,欧标位于长沙宁乡的生产基地已大门紧闭,内部设备闲置,办公区域积灰严重。公开资料显示,欧标成立于2017年,占地160亩,总投资10亿元,曾宣称要打造“亚洲最大化妆品生产基地”,并为多个国际品牌代工。然而,近年来其屡被曝出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等问题。2023年,欧标因债务纠纷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如今停产疑与资金链断裂直接相关。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欧标困境或源于其过度依赖代工模式,在市场竞争加剧、品牌方自建供应链的趋势下,未能及时转型。此外,其高调扩张的产能未能匹配实际订单需求,导致资源闲置、成本承压。
(来源:界面新闻)
水羊集团逆势加码,新园区瞄准智能化升级
与欧标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土美妆企业水羊股份正加速布局。据悉,水羊集团投资超10亿元建设的全球智能制造基地于2023年4月14日开园。新园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涵盖研发、生产、仓储全链条,预计年产值可达40亿元。水羊股份表示,新基地将引入AI质检、自动化生产线等数字化技术,强化自有品牌(如御泥坊、小迷糊)与代工业务的协同效应。
水羊股份董事长戴跃锋此前公开表示:“行业已进入‘硬实力’竞争阶段,智能制造和研发创新是未来核心。”财报显示,2023年水羊股份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3%,其差异化战略或为逆势扩张提供支撑。
(来源:水羊官网)
行业洗牌加速,集中度提升成趋势
欧标与水羊的“冰火两重天”,折射出中国化妆品行业深度调整的现状。随着监管趋严、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提高,中小代工厂的生存空间正被挤压。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化妆品代工企业数量较2021年减少约15%,而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来源:水羊官网)
小结
专家认为,未来具备研发能力、柔性生产体系和品牌服务经验的工厂将更具竞争力。欧标的教训与水羊的布局,或许为行业提供了转型样本: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结束,技术驱动与精细化运营才是破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