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作为物流行业的巨头企业,在传统快递领域成绩斐然,但在即时配送业务板块却深陷亏损泥沼。
从财报数据来看,顺丰同城即时配送业务的亏损态势明显。2021 年,同城即时配送分部收入 51.1 亿,成本却高达 80.8 亿,毛亏损 29.7 亿,亏损率 58%;2022 年、2023 年,即时配送收入虽先后增至 65.7 亿、73.7 亿,但毛亏损率分别为 50%、57.5%;到 2024 年,即时配送收入 90.1 亿,成本 146.8 亿,毛亏损 56.7 亿,亏损率更是扩大至 62.9% 。从顺丰整体业务来看,2024 年同城即时配送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 3.2%,对营收增长贡献率仅 6.3%,与其他业务板块相比,增长缓慢且盈利状况不佳。
内忧外患:多维困境下的艰难突围
从企业自身经营主业务角度出发,顺丰传统核心业务是速运及大件。2024 年顺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 2844.20 亿元,其中时效快递业务营收 1222.1 亿元,经济快递业务营收达到 272.5 亿元,快运业务营业收入达到 376.4 亿元。长期以来,顺丰在该领域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但即时配送业务与传统快递业务存在较大差异,顺丰传统快递的仓储管理模式无法直接适用于即时配送的快速响应需求。
美团配送依托本地生活服务平台,2024 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业务营收 2502 亿元,配送服务收入达 980.7 亿元。蜂鸟即配作为饿了么旗下的配送品牌,背靠阿里生态,订单来源稳定。在即时零售行业,美团闪购与饿了么占领超过 65% 的市场份额。达达集团 2024 年全年实现总收入 96.64 亿元,其中达达秒送实现收入 58.05 亿元,增长 44.6%,其与京东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订单量有充分保障。
美团闪电仓的便利店前置仓一般覆盖周边 3 - 5 公里,面积 120 至 300 平米,经营品类丰富,且依托美团配送实现高效履约。截至 2024 年底,商家通过闪购在全国各地开设了超 3 万个美团闪电仓,预计 2027 年增至 10 万个。饿了么通过 “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 策略,构建 “店仓一体” 模式 。
相比之下,顺丰同城 2024 年营收 157.46 亿元,尽管整体营收有所增长,但在即时配送市场占有率方面仍处于劣势。顺丰同城截至 2024 年上半年,下沉县域覆盖数量已超 1200 个,覆盖率达 68% 。而在全国县城覆盖上,顺丰同城超 1000 城,覆盖率达 60%。但在即时配送业务重点布局的城市区域中,顺丰在前置仓数量与布局密度上不及美团,这使得其配送覆盖范围受限。
顺丰同城缺乏像美团、阿里这样强大的本地生活服务或电商生态支撑,在订单稳定性和获取成本上都面临更大压力。
从客户群体对品牌服务的认知来看,在消费者心中已形成 “点外卖就用美团 / 饿了么” 的强关联认知,用户习惯通过这些平台下单并享受即时配送服务。达达凭借与京东的合作,在电商即时配送场景中树立起可靠的品牌形象,用户对其服务的信任度较高。而顺丰在传统快递领域的 “高效、安全” 标签深入人心,但在即时配送领域,消费者对其服务场景的认知相对模糊,多数用户可能仅将其与高端商务件、急件的配送联系起来,在日常生活高频次的即时配送需求场景中,顺丰的品牌认知度远不及竞争对手。
在业务入口方面,美团配送、蜂鸟即配拥有自家成熟的超级 APP 作为核心订单入口,美团 APP 和饿了么 APP 日活用户均达千万级别,流量优势明显。此外,还接入微信、支付宝等流量平台,进一步扩大订单来源。达达不仅依托京东商城、京东到家等平台,还与众多商超、便利店达成合作,构建起丰富的业务入口网络。反观顺丰即时配送,虽然也与抖音、阿里等平台合作,但在入口流量上仍处于劣势。顺丰同城 APP 的用户活跃度和市场渗透率较低,且缺乏像美团、饿了么那样高频使用的业务场景支撑,进而影响盈利水平。
成本 “黑洞”:人力重压下的盈利困局
近年来即时配送行业骑手平均月薪不断攀升,2024 年部分一线城市骑手平均月薪已达到 8000 - 10000 元,加上社保、公积金等福利支出,人均成本更高。顺丰为保障配送服务质量,骑手薪酬福利水平处于行业中上游,人力成本压力显著。2024 年,顺丰同城的人力成本支出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 60% 以上 ,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为了提高配送效率,顺丰需要不断优化配送系统,这涉及到技术研发、服务器维护等方面的投入。而且,即时配送业务订单的不确定性较高,导致车辆、设备等资源的闲置率也较高,造成资源浪费,间接提高了运营成本。
如今的即时配送市场,早已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分一杯羹的蓝海,而是被各大巨头的生态体系割据、竞争白热化的红海战场。如何突破生态闭环的围堵、重塑品牌在即时配送领域的定位、实现降本增效,每一个问题都亟待解决,每一步转型都如履薄冰。未来,顺丰能否打破困局、逆风翻盘,依然充满未知与挑战 。